中国科大先研院3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8日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研院”)共三个项目获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获批率较2024年提高了33.3%。
序号 | 负责人 | 项目批准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批准经费 |
1 | 陈琳 | 62501564 | 磁化率源分离定量成像方法研究及其在阿尔兹海默症早期诊断的应用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 | 30万元 |
2 | 邸健 | 62503450 | 复杂环境下低成本穿越机的高速安全自主飞行控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 | 30万元 |
3 | 陈萍 | 82502587 | 可注射压电-导电水凝胶介导的无线神经刺激及精准调控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 | 30万元 |
一、项目名称:磁化率源分离定量成像方法研究及其在阿尔兹海默症早期诊断的应用
项目简介:该项目拟开发新型自导航微黄金角可变密度径向采样方案与多回波频率拟合算法,构建融合磁化率与T1加权的脑图谱,开展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影像学研究,探索磁化率源分离成像在疾病早期诊断和干预中的临床价值。
负责人简介:陈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依托先研院精准医学装备技术研究中心,长期从事定量磁化率成像研究,曾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副研究员,安徽省海外青年人才引进,在Radiology、Magn Reson Med等顶刊发表一作和通信论文9篇,参与多项国际/国内科研项目,获OCSMRM青年学者奖,具备丰富的序列开发、算法重建与临床转化经验。
二、项目名称:复杂环境下低成本穿越机的高速安全自主飞行控制
项目简介:项目针对低成本穿越机高速飞行中感知受限导致的安全控制难题,构建“远距预判规划-近距机动避让-底层精准控制”框架,通过基于学习的动态决策优化与抗扰控制方法,提高在复杂环境下的高速安全自主飞行能力。
负责人简介:邸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依托先研院湖泊蓝藻应急技术创新中心,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期从事智能无人机、基于学习的控制以及空间智能等方向的研究。在先研院从事博士后工作期间,围绕基于学习的无人机自主控制、动态环境下的飞行策略等关键问题开展了系统的深入探索,相关成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同时积极参与成果落地与转化工作,相关技术成功应用于国家电网等领域。
三、项目名称:可注射压电-导电水凝胶介导的无线神经刺激及精准调控研究
项目简介:针对帕金森病治疗中神经刺激器创伤大且MRI兼容性差的问题,提出基于可注射压电-导电水凝胶的无线神经刺激技术。通过聚焦超声驱动水凝胶产生靶向电场,实现无创微刺激,结合高生物相容性和无线参数调节优势,为帕金森病提供新型微创治疗策略。
负责人简介:陈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依托先研院精准医学装备技术研究中心,聚焦新型功能纳米材料与柔性生物电子器件研发,致力于解决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神经损伤等难题。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跨学科科创平台,成功开发出高生物相容性的柔性压电换能器件,结合无线超声激发技术,显著提升机械能-电能转换效率,相关成果发表于ACS Nano等顶级期刊。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安徽省自然基金以及多项企业合作课题,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推动无线调控技术在神经调控与组织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量同比增幅12.7%,评审竞争激烈程度与立项难度同步攀升,在此背景下,我院3项青年项目获批立项的成绩,体现了评审专家对先研院青年科研人员研究方向、技术方案的高度认可。未来,先研院将以建设国际一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为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与转化,为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助力他们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前沿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原创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能。